荣誉代代珍惜,精神薪火相传 从惠东县港口“英雄民兵连”连部大楼向西南海面远眺,小星山岛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耳畔澎拜如昨的海浪,每一声都是对历史的记忆。1962年10月发生在小星山岛上的海防反特战斗,创下了新中国成立后民兵独立作战取得全胜的成功范例。 如今,小星山战斗的硝烟逐渐远去,但港口“英雄民兵连”的英勇事迹,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连队沉甸甸的荣誉,让一代代官兵倍加珍惜。港口“英雄民兵连”展览馆内,一张“父女同习武”的照片特别显眼。照片中,身着迷彩服的女民兵林志芳手持步枪瞄准前方,同为民兵的父亲林煜在一旁悉心指导。林煜出生于1950年,他的父亲林树南是参加小星山战斗的民兵之一,并荣立二等功。受父亲影响,1971年,林煜从部队退役返乡后,很快就加入了民兵连,一干就是40多年,曾任港口“英雄民兵连”第12任政治指导员,荣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林志芳大学毕业后,本在深圳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在父亲的动员下,她欣然回到港口,成为民兵连首位女大学生民兵,担任女子民兵班班长11年,多次在演训比武中摘金夺银。林煜的孙子林晓阳也在祖辈的影响下,于2023年加入港口“英雄民兵连”,成为家里的第四代民兵。 “对民兵连的情结,来自连队的光辉荣誉。”林煜声音洪亮,“成为港口‘英雄民兵连’一员,大家都会高看一眼,年轻民兵找对象的时候,更能获取对方信任。”和林煜一样,很多老民兵离队时,都会主动将子女送到民兵连。目前港口一家四代当民兵的有2户、三代当民兵的有9户、两代当民兵的有29户。“加入港口‘英雄民兵连’和参军入伍一样光荣。”现在,港口当地人们普遍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大家都以加入民兵连而自豪。荣誉代代珍惜,精神薪火相传。数十年来,尽管民兵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连队的优良光荣传统,每逢新民兵入队,都会组织瞻仰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和战斗旧址、观看电影《南海长城》,坚持民兵编建到哪里思想武装就跟进到哪里,任务执行到哪里教育课堂就开到哪里。 惠州军分区领导指出:“连队红色基因之所以永不褪色,源于他们一直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早已融入到血脉、渗透到灵魂。”常态化的教育引导,让民兵手中钢枪越握越紧、胸中的火苗越燃越旺。 港口“英雄民兵连”之所以家喻户晓、备受爱戴,在于连队赓续红色基因的感召,也在于他们所撒播的国防火种点燃大众、引领风尚。今年9月,惠东县组织全县师生举行“国旗下的开学第一课”,港口“英雄民兵连”连长李伟美受邀为港口中学师生讲述连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感人事迹,“为学生们上的‘开学第一课’,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能将我们连队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近年来,随着连队展览馆、国防文化主题公园、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等先后建成或修缮,连队专题宣传片、连歌MV、《南海长城》《民兵连故事集》等相继制作或编印……连队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硬软件设施不断完善,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排头兵”作用日益凸显。 转型步伐坚实,做强新域新质 无人机实时监测险情、无人救生艇海上搜索、水上智能飞冀抵进救援……12月24日,惠东小星山海域,一艘渔船海上“抛锚”,港口“英雄民兵连”多种新科技、新装备轮番上阵,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港口“英雄民兵连”一次普通演训。 显然,演训不仅展示了连队官兵的精神风貌,还昭示着民兵队伍正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从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的深刻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港口“英雄民兵连”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跟全国民兵调整改革步伐,坚持用创新组训模式增效,以新域新质力量赋能,充分发挥新域新质人才、装备科技优势,加速连队转型重塑。 对比以前连队装备和人员,不仅无人机、无人智能救生艇、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连队也集纳了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职工及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的优秀人员,无人机操作手、国家级运动员、生物学博士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也纷纷入列新时代民兵方阵。 谈起新域新质力量“扩编增容”,惠州军分区领导一语中的:“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把新域新质力量编入民兵分队,就能不断提升连队的应急应战能力,交出一份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编好是基础,训好是关键。港口“英雄民兵连”把备战打仗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归正“战斗队”属性,制定专项方案,有计划组织民兵参加训练演练。除了每年的武装泅渡和操舟等训练外,抗眩晕、海上救护等基础科目,连队要求个人技能精湛才能过关,考核成绩优秀才算达标。 不仅如此,结合部队演训时机,连队扎实开展“小联合”联动练兵,促进新质战斗力快速生成;主动对接支援保障对象需求,配合保障各类重大演训行动,与地方应急力量捆在一起建、合在一起训、联在一起用,不断淬炼过硬战斗队,全面提升应急抢险综合能力。 只有平时编得实、训得精,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2023年5月,惠州军分区组织全市民兵应急分队抗洪抢险专业骨干集训比武,港口“英雄民兵连”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经过激烈比拼,连队6名参训民兵,最终斩获全市冲锋舟操作班组第一名、冲锋舟操作科目单项第一名、橡皮艇救援科目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力量在转型中积蓄,战力在转型中跃升。 目前,港口“英雄民兵连”已初步成为集卫生救护、通信、侦察和海上救援等多种专业力量于一体的民兵分队,应急应战能力大幅提升。 进入新时代以来,连队先后20余次出色完成民兵分队训练试点、联合警巡、应急救援、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 勇担时代使命,书写精彩华章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出现了新变化,港口“英雄民兵连”紧跟时代步伐,在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上不断激荡新气象、奉献新作为,让“南海长城”这面战旗越来越红、越来越亮。民兵连所在的港口,是滨海旅游度假区,陆地面积24平方公里,海域辽阔,风景秀丽,素有“天赐双月奇湾,世上独有此景”的美誉。每年超100万人次的游客量,考验着度假区的旅游服务保障能力。清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海面,民兵志愿服务队就穿梭在景区每一个角落。他们回答游客咨询、维护交通秩序,为遇到困难的人员排忧解难、提供帮助,成为港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民兵王熙慧是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团工委专职副书记,她经常组织民兵志愿服务活动,“新时代民兵在各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让‘南海长城’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民兵的身影;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英雄连队的红旗。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民兵连寓兵于民、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始终不变。2022年11月,一艘正在圣告岛海域作业的渔船被巨浪掀翻,2名渔民被困礁石上,亟待救援。危急时刻,海洋牧场民兵李永男携带潜水装备跳入巨浪。“没有他,我们俩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脱险。”事后,获救渔民哽咽道。在港口,“有困难找民兵”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近年来,连队累计出动4200余人次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等任务,充分发挥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担当。在面对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时代重任的时候,广大民兵继承和发扬英雄连队优良传统,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吴小龙是港口大澳村村民,2003年,他在林煜的推荐下,加入港口英雄民兵连,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兵。 2020年,吴小龙担任大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担任村民兵营长。眼光长远、思路开阔的他充分利用大澳村毗邻双月湾的优势,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幸福生活。 “村里现有六个民兵,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把村道修好,整治好环境卫生,提高游客的体验感、舒适度。”吴小龙眼光坚毅,“要无愧于臂章上鲜艳的国旗和‘中国民兵’4个字。”在港口“英雄民兵连”,像吴小龙这样投身时代洪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深植经济社会发展沃土,在各自岗位上做足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在惠东县九龙峰旅游区平江村,经常能看到身着“迷彩